四川自考网
欢迎来到超级自考网

网站首页 资讯 正文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学习笔记

访客 2021-12-25 资讯 206 ℃ 0 评论

  意生言外:寄意于言外,中国古人提出的超越语言的理想。刘勰提出的"文外之重旨".古人意识到"言不尽意"的痛苦。把语言没办法表达的意思放到语言之外去考虑。刘勰解决"言不尽意"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办法是在语言文字之外建构一个艺术空间,以藏住某种意义或意味,使意义深藏于这一空间里,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司空图要求诗歌要有

  "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苏轼提出"言有尽而意无穷"梅尧臣认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都是刘勰这一理论主张的发扬光大。艺术化解决这种问题人文主义色彩……

  自动写作:超现实主义文学家布列东提出的一种超越日常生活方式的语言。希望用文学创作中那股"言语流"来导引出文学家心中的那股"意识流",让作家的言语活动随着作家飞速运转的心理一道飞起来。在无意识下正在流动的东西试图用语言把握住。科学化解决这种问题。

  3,问题:语言工具论与语言本体论p75两者究竟意味着什么分别有哪些内涵,区别是什么?

  所谓工具论即认为语言只是一种"形式""工具""媒介""载体",它的功能在于表达生活和情感的内容,内容具有"优先权",而包括语言在内的形式则处于被内容决定的位置。杰姆逊指出,在过去的语言学中,或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观念,以为我们能够掌握自己的语言。语言是工具,人则是语言的中心,但现代语言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结构主义宣布,说话的主体并非控制着语言,语言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我"只是语言体系的一部分,是语言说我,而不是我说语言。

  第三章

  1,文章《沧浪诗话》

  2,名解:以禅喻诗p112 ;理趣与理障p115

  以禅喻诗:《沧浪诗话*诗辩》的最大特色是"以禅喻诗。以禅喻诗不是从严羽开始,唐代已经有人以禅境喻诗境。严羽的《诗辩》以禅喻诗与唐朝人不同在于,严羽比较的不仅是诗境和禅境的相似处,也不仅是学诗和参禅方法的相似之处,其目的是通过诗与禅的类比,暗示诗的本质与禅的本质是相通的,并且提出了"妙语"说、"别材"说、"别趣"说和"兴趣"说,揭出宋诗的流弊,推进了中国审美失学的发展。

  理趣与理障:严羽在提出"别材"说的同时,又提出了"别趣"说,这实际上是提出了诗歌的本质与义理有没有关系的问题。理与诗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理与诗可以有不同的结合形式;结合得好是"理趣",结合得不好的是"理障".严羽所说的"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中的"别趣"应该是包含"理趣"的,而与诗无关的"理"应该是特指"理障".

  3,为什么说中国文学的审美理论出现于魏晋时期?

  P117-118

  魏晋时期是人的解放和文的自觉时代。由于社会大动荡和思想大解放,诗歌词赋中的抒情性愈来愈浓。人们对诗词歌赋的表现形式积累了愈来愈多的。文体分化愈来愈细,各类文体的功能愈来愈专。陆机,刘勰等人论述,文笔之争等。人们逐渐把以诗赋为主的这一类文章纷杂繁多的实用文体中突出出来。着重抒发个人的真挚情感。追求声调,节奏,韵律之美,至此,艺术之"文"和美"文"在创作上和理论上都完全自觉了。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    2022年1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网站分类
文章归档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