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考网
欢迎来到超级自考网

网站首页 资讯 正文

自考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六-学习笔记

访客 2021-12-25 资讯 227 ℃ 0 评论

  第六章:修辞方式

  一、传统的修辞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型:一类是从内容方面着眼,包括比喻,借代,比拟,摹状,对比,映衬,夸张,双关,反语,引用,警策等。一类是从语言形式方面着眼的包括对偶,排比,叠用,蝉联,回环等等。

  二、比喻和借代:

  1.比喻的分类

  从意念上看,一个比喻总包含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这两个部分。主体和客体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事物,但二者却又必须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者特征。

  2.从表现形式上看,比喻可以分为明喻借喻和暗喻。

  3.明喻:明确的表示用甲事物来比况或说明乙事物的,叫做明喻,明喻常用的词有“像,如同,恰似等等。

  4.暗喻:不明确表示出打比方,而是用“是,就是,成,变成”来把主体说成是客体的是暗喻,暗喻常有强调或者夸张的语气,有时候也可以用破折号来表现暗喻。

  5.借喻:用原来适用于描写客体的词语直接描写主体或代替主体。

  6.比喻的修辞作用:

  1.主要是刻画任务或者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深刻的印象,御用这类比喻的时候大多着眼于主体和客体之间外在形象上的类似。

  2.用来说明事理。着重主体和客体内在性质上的联系。一般要我们比较熟悉的东西来说明比较生疏的理性的东西,这样不仅能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让深奥复指的道理变的非常简单易懂。而且还能让论述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并能启发读者的联想。

  7.比喻连用的基本方式:

  1.多方列举式,用几个相互补充的并列比喻来解释某一事物的多方面的含义,或者从不同角度深入说明同一事理,也可以正反对比的形式出现。

  2.扩展式:一个主要比喻为基础,层层扩展,不断的发生比喻,再通过对这些比喻的分析,解说,把一个相当复杂的意思阐述的非常通俗透彻,层次分明。

  8.比喻运用的原则

  1.贴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客体和主体之间要确有共同之点,或某方面外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的相仿。另一方面,指客体和主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

  2.注意创新。

  3.注意通俗形象,要用熟悉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2.借代:抓住甲乙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有意用乙事物指代称谓甲事物的修辞方式叫做借代。借代绝大多数两是名词代替名词,其中以用人物的某些特征来指代人物本身最为常见。也可以凭借事物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来进行借代。

  1.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重比较,借代重指称。

  2.借代的修辞作用:

  1.有助于文笔的生动形象。

  2.为了上下文显得更加紧密顺畅。

  3.有时是为了文笔简练含蓄。

  4.有时为了构成形象的对比,表现幽默等情状。

  二、比拟和摹状

  1.比拟: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当成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拟物是把有生命的当作没有生命的来写。拟人和拟物统称比拟。在诗歌散文,童话寓言里应用的比较多。

  2.比拟的作用:

  1.采用第二人称对话式的拟人手法,将抒情气氛表现的更加集中。

  2.用拟人的手法叙事写景,有助于渲染气氛,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3.在议论文中,比拟能让文章风趣,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4.(最常见的把一般动物特征一致到人身上的时候,是具有贬意的。)

  3.摹状:拟声和绘景统称摹状。

  4.拟声:是用拟声词语摹写外界的声音,给读者一种听觉的直观感觉。

  5.绘景,运用各种形态变化的词语来描绘人物,事物的情状,让陈述的情景更加生动。常用形容词,动词的附加式或者采用叠用来表现多用于描述性的文字中。

  三、对比和映衬

  1.对比:用不同事物的对立属性或者同一事物内部的某些矛盾的对立面来比较就是对比。

  2.对比的作用:有助于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明确的判断,给人鲜明的印象。对比主要通过词语句子和段落在意念上的对立,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强调语言形式上的对称。有时候表面看来是双双平列的对比世纪语义重心偏重在后者,前者是映衬后者的作用,这种对比方式上类似映衬。议论文中的对比有助于说明问题。

  3.映衬:语言表达中,客体陪衬主体的方式也就是我们说的映衬。

  4.映衬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和烘托形象,多用在文艺作品中。烘托中可以略带夸张,有幽默风趣的意味。

  5.烘托:主客体内容相近的映衬叫做烘托。

  四、夸张和婉言

  1.夸张,从主观出发,采用艺术的手法,对客观事物故意夸大其词,用来加深人们的印象,引起人们的联想,受到突出形象,渲染感情的效果。常用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夸张需要客观事实作为基础。要有分寸。

  2.婉言:不直接说出本来的意思,语气比较委婉含蓄一些,语气缓和轻松一些的,叫做婉言。多用在政治外交场合,有时候为了避讳,或者消极的事物不直说,也有时是为了避免刺激听话的人。

  五、双关和反语

  1.双关:不直抒本意,通过谐意或者写生的方法,将原有的含义暗示出来,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具有比婉言更丰富的修辞效果。运用双关有时候受具体语言环境的限制,不得不借此暗示。更多的时候是艺术为了表打伤象征,含蓄幽默讽刺的语言色彩。

  2.反语:就是说繁华,字面上的意思和世纪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最常见的是用肯定的语句来表现否定的意思,这种口气有比较强的讽刺嘲讽的口吻。口语中非反语常常重读,书面语中常加上引号。反语在论战中用的多,日常生活中也有显示亲昵感觉的。

  六、引用和警策

  1.引用:人们说话写文章常常需要引用一些成语谚语点击中的文句或者名人名言,引用好了有助于表达的精炼生动。在政论中,常把其作为一种巧妙的揭露手段来加以运用,多有强烈的封死意味。

  2.引用需要注意:

  1.在引用别人的话的时候,应当注意内容或者论点的完整性,如果引文不全,就会损害文意的准确性,因而也会影响说服力。

  2.引用成语,谚语或者典籍中的话,组织在自己的语句中,口语在内容或者形式上,作适当的改造。还口语对引用部分的结构形式作适当的改造。

  3.警策:指用精炼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丰富含蓄,富有启发性或者这里定型内容,用的好,有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的修辞效果。

  4.创造格言式的警句,要注意:

  1.表达的语言内容的提炼,最好能概括的精辟隽永,具有某些规律性的认识。

  2.要语言力求精炼,最好在句式上大体匀称。

  5.警策用处:主要用在书面语里,起到提纲振领或者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是用在文章的段落开头,纲举目张,给人以启示或者悬念,更多的是用在段落或者文章的末尾,让他起到总结提高,画龙点睛的作用。

  6.警策的构成方式:

  1.判断式。通过精炼的概括和判断,从理性上来阐述事理。这种方法用的最多。

  2.描述式。通过比喻,借代等手段,借用形象思维来阐述抽象的道理,给人生动的启示。

  3.抒情式。通过抒情的方式来表现某种含蓄的这里或者引申的感受。表现含蓄的这里常常采用矛盾对比的方式这种形似矛盾而使之同一的警告,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    2022年1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网站分类
文章归档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