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考网
欢迎来到超级自考网

网站首页 资讯 正文

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及模拟题5-学习笔记

访客 2021-12-25 资讯 242 ℃ 0 评论
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引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四个现代化”,如果再展开一点,那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就是经济现代化,“民主”就是政治现代化,“文明”就是文化现代化。强调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的统一。

一、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节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它着重阐明了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战略目标及发展战略的特点。充分论证了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说明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与主要措施。

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介绍了我国建设的三大战略目标以及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主要阐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战略目标、战略步骤。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

――阐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五大战略重点。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从四点着重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

二、重难点分析:

1“三步走”和“新三步走”战略;

(1)“三步走”的经济建设战略部署

第一步: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第二步: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十五大”的“新三步”规划:

第一步: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2050年(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发展战略的对策:

①、 突出重点、优化结构

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与科技。

②、 先富与协调发展

A、大——先富是手段; 大原则——共富是目的。

B、西部大开发——确保整体利益,体现民族团结。

注意:基础建设、生态平衡、产业结构、科教力量、开放力度。

③、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台阶式”的发展思想;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关系。

④、 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走一条“产业——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

⑤、 可持续发展战略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完成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a从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增长速度,转变到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的;

b从主要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和增加人、财、物的投入,转变到以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综合生产要素生产率为主要手段;

c从以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转变到以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为主要途径;

d从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转变到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5.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措施:

(1)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2)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3)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4)形成有利于实现集约化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6、科学技术对现代经济发展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技已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的变革力量;管理是使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有机结合,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现代科技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科学、技术、管理并称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将更体现出科技的突出地位。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市场、传播和使用。在现代经济中,发展高科技并使其产业化,是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捷径。

7、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放眼世界,着眼于未来。

三、基本概念简释:

1.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制约经济发展各种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期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2.产业结构: 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以及产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况。

3.地区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和结合状况。

4.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就是要求生产要素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使各个地区在国民经济整体活动中,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况,共同协调一致地发展。

5.经济规律: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6.经济效益:是指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7.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多劳动力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实质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9.可持续发展 :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10.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四、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产业结构是指( )

A.物质生产资料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B.各企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C.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D.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

2.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到2000年( )

A.社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

B.国民收入比1980年翻两番

C.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3.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 )

A.工业

B.农业

C.科学技术

D.第三产业

4.我国把农业放在全部经济工作的首位,因为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

B.主导作用

C.基础作用

D.稳定作用

5.我国的经济增长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 )

A.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

B.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

C.适度紧缩型增长方式

D.适度膨胀型增长方式

6.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

A.经济高速发展

B.企业经济效益高

C.国民经济比例协调

D.市场需要稳定

7.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指( )

A.有用的劳动成果和劳动管理费用之比

B.劳动成果和劳动管理费用之比

C.生产资料耗费和活劳动耗费之比

D.原材料耗费和活劳动资料之比

8.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益是指( )

A.部门经济效益

B.地区经济效益

C.企业经济效益

D.社会经济效益

9.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 )

A.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C.科学技术为中心

D.保护环境为中心

10.在下列状况中,哪一种经济效益最好( )

A.劳动耗费多,劳动占用多,劳动成果多

B.劳动耗费多,劳动占用少,劳动成果多

C.劳动耗费少,劳动占用多,劳动成果多

D.劳动耗费少,劳动占用少,劳动成果多

11.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做到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实现的转变是( )

A.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B.社会生产方式从内涵型转向外延型

C.经济从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

D.社会生产从简单再生产转向扩大再生产

12.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 )

A.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

B.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D.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13.集约型经济增长实质上是( )

A.以数量的增长为中心

B.以速度的提高为中心

C.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D.以扩张经济规模为中心

14.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 )

A.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B.经济稳步发展战略

C.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战略

D.“三步走”战略

15.可持续发展强调( )

A.经济的持续发展

B.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C.经济的快速增长

D.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是( )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E.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

2.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一些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指( )

A.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B.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由闭关自守向实行全方位开放转变

D.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转变

E.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3.当前我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 )

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B.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

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D.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E.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4.农业在我国全部经济工作中居于首位,因为它是( )

A.国民经济的基础

B.社会发展的基础

C.社会安定的基础

D.国家自立的基础

E.生产关系的基础

5.农业的基础性作用表现在( )

A.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B.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

C.农村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

D.农业为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提供劳动力

E.农产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6.邓小平提出,发展农业,主要靠( )

A.增加收入

B.

C.科学

D.普及教育

E.提高农民收入

7.调整第二产业,主要是( )

A.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B.振兴支柱产业

C.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D.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

E.处理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密集型产业

8.促进和引导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

A.统筹兼顾

B.因地制宜

C.发挥优势

D.分工协作

E.协调发展

9.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是( )

A.速度是前提

B.比例是条件

C.效益是中心

D.速度是中心

E.比例是前提

10.邓小平提出过经济发展要有适宜的速度,适宜的速度是( )

A.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能达到的速度

B.扎扎实实,没有水分的速度

C.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能达到的速度

D.讲求质量,讲求效益的速度

E.确保能够实现战略目标的速度

11.实现经济集约型增长,必须通过改革形成( )

A.有利于节约资源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B.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

C.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D.统一配置资源的计划机制

E.有利于集约增长的宏观调控计划

1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 )

A.控制人口量,提高人口质量

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C.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增长经济总量

D.加强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E.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13.邓小平提出的战略重点是( )

A.农业

B.工业

C.能源和交通

D.教育和科学

E.第三产业

14.邓小平曾提出,教育要面向( )

A.大众

B.现代化

C.世界

D.娃娃

E.未来

15.我国要大力振兴支柱产业,当前我国的支柱产业包括( )

A.机械、电子

B.石油化工

C.日用消费品

D.汽车工业

E.建筑业

三、简答题: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业?

3.为什么必须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4.经济发展为什么必须以讲究效益为中心?

5.邓小平关于实施科教兴国的思想有哪些?

6.如何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

7.简述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思想?

2.经济增长主要有哪两种方式?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邓小平“台阶式”的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

第五章自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D D B C B C D A A D A C C A 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E 3.ABCE 4.ACD 5.ABCDE 6.BC 7.ABCDE 8.ABCDE

9.ABC 10.ABDE 11.ABCE 12.ABD 13.ACD 14.BCE 15.ABDE

三、简答题 :

1.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它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角度发展战略, 而是多元化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

(2)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目的和归宿,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

(3)既坚持实事求是,又有雄心壮志的战略。 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具有雄心壮志的目标。而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每一步,都是量力而行,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这个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体现了远大目标与求实精神的统一。

2.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大力发展农业。这是因为:

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它为工业提供原料;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劳动力;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大量的农用生产资料将为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等等。

第二,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的稳定。

第三,我国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此,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把农业放在全党工作的首位。

3.第三产业的兴旺和发达, 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

第三,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第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4.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因为提高经济效益:

(1)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

(2)能够缓解供需矛盾、更好地满足需要;

(3)能够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5.(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科技进步步伐。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努力建造宏大的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队伍,做好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工作;为广大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6.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政策,主要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农民的主动权。为此,

第一,要长期稳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

第三,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第四,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五,实施科教兴农。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工作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其主要思想有: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国的最大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勇于探索,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第三,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各种比例关系。

第四,鼓实劲,不鼓虚劲。 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好大喜功,不弄虚作假。

第五,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培养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

四、论述题 :

1.(1)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长期历史遗留下来的现象,要消除这种现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消除不平衡不能理解为各地区齐头并进地发展,更不是让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停顿下来,等待不发达地区赶上,以实现平衡。

(2)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和条件, 在1978年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战略构想。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优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大局,内地要服从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要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也出现了差距。 对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决定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以缩小差距。

2.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前者强调增加收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后者强调改善投入产出关系,通过提高综合(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是: 从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增长速度,转变到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的;从主要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和增加人、财、物的投入,转变到以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综合生产要素生产率为主要手段;从以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转变到以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为主要途径;从经济周期性波动地增长转变到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

(1)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2)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

(3)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4)形成有利于实现集约化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3.邓小平关于发展的台阶论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

(1)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发展阶段是可能的。

(2)我们的经济发展规律是波浪式前进的,过几年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

(3)经济加速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是要扎扎实实,讲究效益,协调发展。

4.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包含着这样一些内容: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居位置迅速上升,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同时,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在现代物质生产力这个复杂的体系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作用于其它诸因素,比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指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是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早在1988年,他就指出下个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面对世界高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严峻形势,中国一定要参与其中,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    2022年1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网站分类
文章归档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