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考网
欢迎来到超级自考网

网站首页 资讯 正文

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及模拟题7-学习笔记

访客 2021-12-25 资讯 178 ℃ 0 评论
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引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建设是国策的第一要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关键是建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一、 章节结构和内容提要:

本章着重论述了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与此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同时介绍了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本章是对当前经济制度的一个概括,对我们了解我国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章共有三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而且还深入分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含义、性质和地位,充分说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实施的具体,同时说明保证这些具体顺利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阐述了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重点论述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分析并论证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重难点分析: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这是由于:

(1)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的经济基础。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b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必须长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是发展非共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不足和就业困难两大难题,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原因。

2、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除国有外,要知道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

(1)市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不涉及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2)市场经济是以不同产权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多元产权主体的形成,并能加速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4、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3) 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方式和马克思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

(1)按劳分配的主体不是社会。而是企业。

(2)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为尺度。

(3)按劳分配不是以“劳动券”形式,而用商品货币形式来表现。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除了按劳分配的收入外,主要还存在其它几种收入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3)经营收入(4)按资分配的收人。

6、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在分配制度上我们提出并制定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效率和公平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坚持效率优先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必须克服平均主义;必须处理好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在初级阶段,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是有其经济根据的:(1)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2)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3)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4)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还要防止两极分化。党的十五大提出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的措施。

7、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这种经济体制曾经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广泛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表现在:(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4)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

此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经历了三个转变:

(1)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2)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3)从根本上破 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根据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的十四大明确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所起的作用:

(1)是发展现代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2)是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

(3)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 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市场体系包括消费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

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建立市场运行秩序,加强市场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经济手段是政府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映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具有以下几方面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

(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行为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4)经营管理法制化。(5)社会保障制度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行的财产基础不同。(2)运行的收益分配方式不同。 (3)运行的目的不同。(4)反映的利益关系不同。

(5)宏观调控的质量不同。

三、 基本概念简释:

公有制 ――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国有经济―― 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 是指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指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

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 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 是指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个人(包括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的一种小私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 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独资企业―― 是指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经批准,在我国境内租赁土地、独自投资、独自管理、自负盈亏的企业。

合资企业―― 是指我国经济组织同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

合作企业―― 是指由外商或港澳台投资者出资金、设备,我方出土地、劳动力,双方签定合同,合作经营的企业。

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指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要的分配方式。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投入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都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

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主要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即按其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或价格来进行分配的方式。

资产收益―― 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包括向资金需要者提供资金取得的红利、股息、利息或分享收益,也包括劳动者购买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等变相的资产收益。

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主要是指我国私营企业主和外资及港台澳投资的企业中的企业主按资本获得的利润收入。

效率―― 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公平―― 就其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可以理解为平等,包括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

社会保障制度――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组成。

社会救助 ――是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和生活贫困者提供物质援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

社会保险―― 指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生活困难时,有权取得国家、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主要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社会福利 ――指国家和社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的帮助和服务。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高层次。

社会优抚―― 是对特定阶层的优待和安置,如军人或军烈属。它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保障制度。 计划经济―― 是指通过中央计划直接调节资源配置的资源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计划机制―― 是指计划指标、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等计划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

市场机制―― 是指市场运行中的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

企业制度―― 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有限责任公司 ――又称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企业——是指集合生产要素,并在利润动机和承担风险条件下,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的经济组织。

股份有限公司 ――又称股份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市场―― 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商品供应者和需求者相互关系的总和。

经济计划―― 是指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经济手段 ――是指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来影响微观经济行为,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一切政策措施的总和。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经济政策,运用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输出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市场信号,对市场主体进行引导,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是指政府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收入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工资收入总量及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四、 自测题:

一、填空题

1、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强调我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 )。

3、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4、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该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 、 )。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6、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

7、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8、按劳分配是按( )分配个人消费品。

9、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 )。

10、我国现在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的( )决定的。

二、 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

A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

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化大生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3、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是因为股份公司( )

A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体现了公有制的特性

C.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D.是职工当家做主的一种有效形式

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应该成为()

A.由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经济单位

B.由国家统负盈亏的经济单位

C.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实体

D.拥有全部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实体

6、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

A.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B.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7、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8、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9、某人到一集体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的报酬,今年他得到了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

A.联产计酬收入

B.资金分红收入

C.经营风险收入

D.按劳分配收入

1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11、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12、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13、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基础是()

A.供求关系

B.购买者的承受能力

C.商品价值

D.企业的盈利目标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a)

A.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

C.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

三、多项选择题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必然性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多种所有制是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原因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特点有()

A.按劳分配是分配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

B.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实现

C.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D.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

E.分配主体是国家,通过产品分配来实现

3、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它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相结合的体系()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E.社会互助

4、邓小平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化主义,资本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表明()

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计划和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C.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资本主义以市场经济为主

D.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E.计划和市场可以共存,具有互补性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是()

A.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2000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2010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205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E.使市场对社会经济起完全的调节作用

7、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

A.统一的市场

B.开放的市场

C.竞争的市场

D.有序的市场

E.垄断的市场

8、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

A.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B.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C.要努力寻找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D.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E.股份合作制也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9、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它是()

A.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

D.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E.人民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保证

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A.可以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实行联合兼并

B.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C.在各自的范围和领域内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E.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如何判断股份制经济的性质?

3、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6、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五、论述题

1、公有制主体地位如何体现?怎样认识改革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试述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

3、理解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性。

第七章自测答案

一、填空题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公有制 2、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3、国有经济

4、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产权清晰、责权分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政企职责分开

7、劳动还存在差别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8、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9、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0、国情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C 4C 5B 6A 7D 8D 9C 10B 11C 12C 13C 14A 15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 ABCD 3 ABCDE 4ADE 5 ABD 6 ABC 7 ABCD 8 ABCDE

9 ABCDE 10 ABCE

四、简答题

1、答: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具体地说:

(1)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生产力的现实是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层次比较多,与这些社会化程度差别很大的、不同层次的生产力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各种矛盾的需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和就业压力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3)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答: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虽然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它并不是就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发展这种股份制企业,有利于扩大公有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有利于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从而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发展资本不足问题;有利于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3、答: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1)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少数确实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要从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所有制结构,在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

(3)农民采用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形式,兴办经济实体,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积极扶持,正确引导,逐步完善。

4、答: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它们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地说:

第一,它们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生产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它们增加了社会资本,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税金;

第三,它们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第四,他们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五,他们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五、论述题

1.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

(2)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对此,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是消除过去那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的必然结果。公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们对社会资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并没有根本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为了进一步消除过去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3)我们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的程度为标准, 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的程度,是否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既然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就要允许、鼓励和促进其发展。

2.答:(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中可以容纳不同的所有制经济。

第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第三,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经济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制度。它兼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为一体,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有机结合。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    2022年1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网站分类
文章归档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