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考网
欢迎来到超级自考网

网站首页 资讯 正文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七-学习笔记

访客 2021-12-25 资讯 223 ℃ 0 评论
  第七章 自我知觉

  1、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常常不了解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情绪。认为我们不是从外界获得这些知识的,而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获得的。

  对自我归因过程的限定:

  (1)自愿选择。

  (2)当内在线索是模糊或者微弱的时候,我们才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3)当缺乏有关个人态度的外在反馈源时,我们利用外在行为来推论自己的态度。

  2、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实体的特异性、一致性反应、一贯性。

  3、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

  情绪有两个因素组成:(1)生理上的激起; (2)认知标签。

  4、自我知觉中的偏见: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自我服务偏见。

  5、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的原因:

  (1)是行动者与观察者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由此而得出不同的结果。行动者容易把行为归因于不相同的情景,在情景中求得解释。而观察者只看到行动者的一种即时的行动,以此来判断行动者。他不知道行动者在过去的不同情景下的行动。因而,观察者常常对这种行动加以泛化,以为行动者的行为在许多情景下都是一致的。结果,观察者往往倾向于把行为的原因归因于行动者的内在倾向性。

  (2)在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每个人会利用最显著、可利用性最高的那类信息。从行动者角度,行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所以更可能利用环境提供的线索来作为归因的基础。相反地,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说,环境成了背景而行动者的行动成了注意的中心,行动吸引了观察者作出因果解释。所以,观察者与行动者相比,观察者更会利用行动者的行为作为归因的基础,来推论出他相应的内在倾向性。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见启示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看待一代人的行为表现和作出推论。要考察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表现,综合进行评价,不能就事论事;对待我们自己,则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要注意本人的内在特征在归因中所起到的作用,如果一个特定和环境引起了自己的特定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环境的,但如果在不同环境中,自己的行动是一贯的,那就应该审查自己内在特征的作用。

  6、自我服务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最容易发生的条件:

  (1)当行动者高度介入到一种活动中去的时候;

  (2)当行动者自愿选择从事一种活动的时候;

  (3)当行动者的成绩公开的时候。

  自我服务偏见产生的原因:

  (1)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保护或提高我们的自尊。

  (2)自我服务偏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公开形象。

  自我服务归因偏见告诫我们切不可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或环境条件。在评功罚过时,特别是在追究错误的责任时,要进行客观地分析,尤其要严以律己,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

  7、自我障碍的性质是,行动者在情景中导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通过引起人们影响行为的多种可能的原因,从而使每个原因在行为归因中所起的作用打上折扣。如果行动者失败了,失败必然不会只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虽然能力低是对失败的一种可能的解释,但它必然会由于障碍的存在而打上折扣;另一方面如果行动者成功了,由于障碍的存在,对于作出能力的归因的可能性就大大地增加了。

  8、习得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

  (1)是动机上的,无助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

  (2)是认知上的,无助的人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

  (3)是情绪上的,习得无助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9、自我归因的应用:

  (1)痛苦归因(通过改变自我归因中的一些因素,研究者可以使被试增加或减少其对痛苦的知觉和忍耐力。)

  (2)“错误归因”治疗

  (3)习得无助与心理健康

  10、归因治疗概述了可以利用认知上的重新评价策略进行干预的四种方法:

  (1)可以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评价。

  (2)改变认知的目的指向性。

  (3)改变一个人的期望,使之从不可控的期望,改变为可控的期望。

  (4)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作的归因,将对内部的、整体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寻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归因。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    2022年1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网站分类
文章归档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