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考网
欢迎来到超级自考网

网站首页 资讯 正文

自考心理学串讲笔记二十三-学习笔记

访客 2021-12-25 资讯 177 ℃ 0 评论
  三、群体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识记]

  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群体的成员一般都有直接的接触或互动。

  群体特性:

  1.群体规范: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

  作用:对成员具有比较和评价的作用,它可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和行为准则,用以调节、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它们保持一致,群体规范还可作为成员彼此认同的依据。

  2.群体的凝聚力: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体现了群体的整体性特点,由成员间的信任和约定程度所决定,包括:

  正性力量:①成员间的人际吸引,相互喜欢。②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③群体的有效性和和谐性。

  负性力量:①成员离开群体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成员不能简单地决定是否离开。②成员没有选择加入其他群体的机会,而不得不坚持留在原群体中。

  3.群体中的角色:群体形成,成员就会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定行为模式及角色地位。

  4.群体的领导:群体中具有法定地位并能够影响群体行为的人采取一定的手段,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领导群体成员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群体的功能

  我们通常将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作群体,群体的成员一般都有直接的接触或互动。

  群体生活是人类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给成员心理上的归属感(情感方面影响)

  2.使成员具有认同感(认知方面的影响)

  3.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行动方面的影响)总之,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知、情、意三方面无所不在。

  社会助长

  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从众

  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随潮)表现为对长期性的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接受(顺应风俗习惯)。

  去个性化

  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论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去个体化。

  [领会]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原因:他人在场,增加了个体的活动驱力或动机

  2、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原因:

  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

  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

  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

  (二)去个体化

  去个体化是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

  原因:匿名性;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

  (三)群体的决策行为

  1、群体极化

  所谓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是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原因:

  第一,群体使个人的责任得到分散

  第二,群体内的信息交流使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

  第三,群体领导者的冒险信息促进了整体的冒险性

  第四,社会比较的机制使群体成员之间互为影响

  第五,竞争性的群体气氛鼓励冒险

  实质上群体极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信息的影响,二是社会规范的影响。

  2、群体思维

  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叫做群体思维。

  (四)从众与服从

  1、从众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动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是自愿的。

  同一种从众行为从心理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为表面上顺从,另一种为内心真正的接受。

  对于个体为什么会从众的原因,研究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行为参照。群体中的他人的行为或者观点,可以作为自己行为或意见的参照,特别是当个体处于自己对情境缺乏把握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参照他人的表现

  (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如果一个群体是具有较高凝聚力的,或者成员之间是高度信任的,那么,这个群体就会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2、服从

  服从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服从完全是不自愿的。

  原因:

  第一,合法权力。我们通常认为在一定情境下,社会赋予了某些社会角色更大的权利,而自己有服从他们的义务。

  第二,责任转移。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如果我们认为造成某种行为的责任不在自己,特别是当指挥官主动承担责任时,我们就会认为该行为的主导者不在自己,而在指挥官,于是发生了责任转移。

  [简单应用]

  从众与服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从众原因:①行为参照。个体在自己对情境缺乏把握的情况下。②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③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害怕面临压力,缺乏社会支持,处于孤立状态。

  服从原因:①合法权力。一定情境下,社会赋予某些社会角色更大的权力,自己有服从他们的义务。②责任转移。一般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行为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服从可以将错的责任转移。

  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群体的权威性,个体的人格,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与个体差异。

  影响服从的因素:①命令发出者。他的权威性,对执行命令者是否关心、爱护,是否监督命令执行的全过程等。②命令的执行者。他的道德水平、人格特征、文化背景等。③情境因素。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    2022年1月    »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网站分类
文章归档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