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资讯 正文
这里面只包括文艺复兴、17、18、19、20世纪文学。是为主观题准备的。
术语解释文艺复兴:1 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 反封建反教会。
3 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1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资产阶级进步文学中心思想。
2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1 )用人权反对神权。
(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是人本精神与基督教精神的结合。
极限性:反对封建思想而不反封建王权;反教会腐败、愚弄而不反对宗教本身。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状况(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特点:1 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封建反教会。
2 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
3 文学形式丰富多彩。
4 具有民族风格。
术语解释七星诗社:1 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由7 人组成,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诗歌进行革新。
2 杜倍雷执笔的《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
3 主要人物:龙沙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术语解释流浪汉小说:1 16世纪中叶,在中世纪市民文学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流浪汉小说。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
2 人物流浪史,第一人称、自传体。
3 西班牙最早的优秀流浪汉小说:无名氏《小癞子》。
术语解释大学才子派:1 “大学才子”是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 代表人物马洛: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理解后简答题为什么说堂。吉诃德是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
1 喜剧因素: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脱离实际,为主持正义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这时,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疯子。
2 悲剧因素:不涉及骑士之道时,他是一个具有渊博的学识,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
3 堂。吉诃德的形象,既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又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有荒唐可笑的一面,但他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
(别林斯基)。
术语解释福斯塔夫式的背景:1 莎士比亚《亨利四世》喜剧形象:福斯塔夫,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
2 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现实生活出发,生动丰富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富感染力的作品)
1 情节的生动丰富(三条线索复仇:哈姆莱特为主线,雷欧提斯为副线)线索的丰富,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增加读者的可读性。
2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由快乐王子—忧郁王子)人物真实可信。
3 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宫廷—家庭、深闺—墓地、乡下—城市)人物活动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后者为前者服务。
4 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哈姆莱特:前语言明快、后忧郁。双关语:“生存还是毁灭”。)
以上也是《哈姆莱特》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综合论述题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 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 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3 强调智慧和理性。
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
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
理解后简答题:为什么说古典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反拨?
1 继承思想上:古典主义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主题)
创作方法上:古典主义运用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
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反拨: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术语解释古典主义:1 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2 基本特征:(1 )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2 )思想上崇尚理性(理性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
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范。(主张“三一律”)。
综合论述题:分析答尔丢夫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假虔徒、伪教士的典型。
1 表里不一:表面上虔诚教士“把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实际上是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
如:“一顿饭吃两只竹鸡、半只羊腿、一离开饭桌就睡觉”;看到道丽娜袒胸露背是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然而,他一边答应做奥尔贡的女婿,一边又向奥尔贡的妻子欧米尔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一半已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时,他没说半个“多”字。
2 进一步揭露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如:一看见欧米尔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样一个障碍”。当他的罪行面临败露时,他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贡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门,并立下字据,把全部家产赠给答尔丢夫。
至此,伪君子的罪恶用心已昭然若揭。
3 再进一步揭露了答尔丢夫伪善的危害使人家破人亡。
如: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还到宫廷告发奥尔贡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想置人于死地。并声称:“现在王爷的利益是我的头等重要责任。”伪善的社会孕育了这类伪善的人。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是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分析《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1 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
情节单纯集中:表现答尔丢夫的虚伪与欺骗;时间:24小时之内;地点:奥尔贡的客厅。
2 全剧结构严整紧凑。
主要人物到第三幕才出场,通过开幕人物的议论,暗示了他的作为、欺骗、影响和权威。
3 喜剧还有机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民间闹剧、风俗喜剧、悲剧。
4 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答尔丢夫:语言矫揉造作,长篇大论的玩弄教义,符合他伪善的性格。
道丽娜:犀利、明快、生动的语言显示她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 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 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 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术语解释正剧(严肃的喜剧):1 18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2 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哲理小说:1 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 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席勒《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恩格斯)
1 把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
2 作者公开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的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术语解释狂飙突进运动:1 18世纪德国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的文学运动,狂飙突进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 一大批文学青年,强烈要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
分析比较题: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比较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1 18世纪英、法、德都是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2 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 都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歌颂。
不同之处:1 英国:18世纪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任务不是为革命做舆论准备,而是扫除封建残余,揭露现实社会的弊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2 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使他们摆脱愚昧,学会理性思考,从而摆脱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为大革命造舆论,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特别丰富。主要成就:正剧、哲理小说。
3 德国:18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诸侯割据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启蒙运动的任务是唤起民众觉醒,反对分裂建立民族统一的国家。爆发了狂飙突进运动。
理解后简答题为什么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影响的作品。
1 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因此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 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
综合论述题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 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 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
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分析《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1 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2 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
3 形式多样化。自由韵体,民歌体,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象征、比喻的手法。
理解后简答题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
1 主要思想价值,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摆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2 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3 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世界和人类就是在这不断追求、不断幻灭的大循环中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
4 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理解后简答题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3 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4 注重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术语解释耶拿派: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术语解释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
1 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 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是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术语解释:拜伦式英雄:1 《东方叙事诗》。
2 他们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后还是以失败、死亡告终。
理解后简答题简析《唐。璜》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
人物形象:1 在拜伦所有的主人公形象中独一无二,他热情、玩世不恭、但不绝望、忧郁。
2 他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没有反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消极)。
3 他不为道德教条束缚的自然天性,在曲折恋爱冒险中起着讽刺虚伪道德的重要作用。
艺术成就:1 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辛辣的讽刺,“讽刺百科全书”。
2 插话。
3 题材和风格的无穷变换。
4 以口语体取得最高成就。(八行诗体)
简析《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主要思想内容。(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
歌颂了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反暴政、反侵略)
第一章主要写主人公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见闻,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第二章主要兴趣仍是景色和冒险。作者缅怀希腊光荣的过去,哀叹现在的懦弱,希望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的统治。
第三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超过并在最后遮住了游历主人公的形象。凭吊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抨击神圣同盟,追忆启蒙主义者伏尔泰和卢梭。
第四章他的信心和希望变得最为明朗有力,以高昂的自由信念号召意大利人民起来斗争,争取独立。
综合论述题以《悲惨世界》为例,分析雨果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1 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2 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3 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
4 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理想“冉阿让”。
5 人道主义的局限性。
论述《悲惨世界》的艺术成就。
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2 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
3 政论性。
4 语言高昂、激烈、热情、叙述有史诗的风格。
理解后简答题简析奥涅金的形象: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 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品格和气质都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2 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现实社会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
3 他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社会决裂,所以他不会与社会反抗,对生活态度是消极的逃避。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典型。
理解后简答题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1 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2 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术语解释宪章派文学:1 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主要成就:诗歌2 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3 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琼斯和林顿。
自然派:1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
2 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 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 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小人物:1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2 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即地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3 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拉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综合论述题于连的形象分析: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4 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1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
2 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
3 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综合论述题试述《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成就。
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1 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史。
2 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3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
4 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
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
综合论述题分析拉斯底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他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1 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三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2 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底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伏脱冷要求拉斯底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底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3 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意义:小说通过拉斯底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论述《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1 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
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拉斯底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2 从现实的精致观察进行精确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
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发展提供依据。
3 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
4 语言多姿多彩、比喻深刻。
5 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理解后简答题简析《双城记》的思想内容。
1 对贵族阶级做彻底的否定。
小说通过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及被捕人狱18年之久的情节描写。
无情地揭露了腐败了的统治阶级专制政体、法律制度。
2 描写了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
3 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斯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4 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简析《双城记》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复杂严谨,由三个对立而又相交织的线索组成。
梅尼特医生的故事;贵族后代代尔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太太的故事。体现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完整性的统一。
二浪漫色彩和现实手法有机结合。
1 浪漫色彩: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又富有戏剧性。
2 写实手法: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的描写。
三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
1 大笔勾勒:巴黎人民起义。2 精雕细刻:人物肖像、心理及叙述事件。
综合论述题从《双城记》看狄更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 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
2 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
3 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
4 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
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这样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作者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
理解后简答题简析《钦差大人》的思想意义。
1 批判和嘲讽了整个腐败的沙俄官僚集团,描绘了一副百丑图。
2 外省官僚代表市长安东。安东诺维奇是一个反动官僚的典型,通过他作者突出表现了沙皇专制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简析泼留希金的形象。
是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一个人物,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
1 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
2 由于贪婪他完全变成了财富的奴隶,受物质支配,变成了一个异化了的人。
3 吝啬的惊人,拥有上千农奴,却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穿得象乞丐一般,以致乞乞科夫初次见到他时,把他当成一个穷老婆子。
4 果戈理说:“一个人居然会堕落到这样卑微、悭吝、丑恶的地步”。
综合论述题试述《死魂灵》的艺术成就。
1 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含泪的讽刺。
2 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作者从环境、肖像、语言、动作来突出人物的典型性。
3 广泛运用了抒情手法。
术语解释复调结构:1 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
2 小说的全面对话性。
这两个方面是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指出并详尽论述的“复调结构”。
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互不干扰的存在着,共同奏成交响曲。
综合论述题试析《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1 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
2 深刻的心理描写,作品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
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想、直觉。
3 “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1 19世纪后期流行的,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流派。再现自然,就是真实地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
2 强调客观性。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作任何价值评判,而是解剖家。
3 突出的科学性。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4 要求描写达到一种科学性的精确,认为创作就是一种实验的过程。
法国的莫泊桑等人集体发表的《梅塘之夜》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宣言书。
象征主义的一些特征:象征主义认为诗歌要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写出“内心真实”,但内心的感受必须借助具体的形象才能表达,因此诗人应当找出对应的“象征的森林”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的手法。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基本主题和艺术特色。
(一)基本主题表现在两个方面:1 写资产阶级的风俗习尚,揭露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和拜金主义,嘲讽小市民的追求浮华与爱慕虚荣。
2 写普法战争。如《两个朋友》(二)艺术特色:1 构思精巧。
《羊脂球》中把贵族、资产阶级、教会人士、反对党人、下层阶级等10人安排在一辆马车上,这实际上是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2 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手法。
细节:羊脂球带了一个装满食品的篮子,说明她不甘做亡国奴,决心逃出敌占区的爱国精神。
对比:“下等人”和上等人,前两次在车上对待饥饿同伴的态度的对比;多特旅馆对待普鲁士军官无礼要求的态度对比。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契诃夫小说和戏剧的特色。
俄国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出色的戏剧家契诃夫,他的创作特色有以下几点:1 契诃夫的作品善于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平凡的现象,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
2 结构精巧、结尾开放性,给人以想象空间。
3 风格独特,讽刺小说幽默辛辣、新颖活泼、短小精悍。
4 语言简洁明了、词汇丰富、比喻新鲜富于节奏感。
术语解释威塞克斯小说:1 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人物和环境小说”。这类都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统称“威塞克斯小说”。
2 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
理解后简答题简析苔丝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内外根源。
1 苔丝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少女形象。她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感情真挚、心地纯洁、性格刚强。
2 苔丝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因而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来对待种种不幸。被骗失身,本是一个受害者,但她认为自己在丈夫面前是有罪的。
悲剧根源:内在:苔丝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
外在:作者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作弄。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逃脱生活所带来的不幸。(宿命论)
艺术特色:1 情节集中、条理清楚、布局清晰。
小说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的命运描写密切配合。
2 出色的对比手法。哈代的创作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向现代文学的过渡。
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1 主题思想严肃深沉。用自传体手法表现作者对道德、宗教、社会、人生归宿问题的探索。
2 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创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列宁)。
3 对现实主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4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5 善于运用对比、讽刺、隐喻手法。
术语解释心灵的辩证法:1 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一个手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
2 通过人物心理变化来反映人的性格思想变化,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站在自由贵族立场上,幻想以改良主义来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他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包括:1 不以暴力抗恶。
2 道德的自我完善。
3 博爱思想。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形象。
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1 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
2 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3 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综合论述题为什么说《复活》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1 小说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同时小说又大力宣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爱等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
2 小说还无情的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谬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另一方面又照抄《福音书》的“爱仇敌,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的教义。
3 小说还从经济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必须把土地归还农民的看法。同时又宣扬了改良主义(空想)。
试析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人物形象: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1 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
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2 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悲剧原因:内在因素: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
外在原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
安娜之所以不能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于她竟然敢公开这种爱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挑战。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卡列宁为了折磨她,拒绝离婚,并且剥夺了她心爱的儿子。在失去一切之后安娜生活中惟一的安慰便是渥伦斯基的爱情了。爱情的破裂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
论述《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的过程。(心灵辩证法)
如1 安娜和渥伦斯基相遇后,当卡列宁再次去车站接她时,安娜觉得他很丑陋。
2 当安娜分娩是内心希望两个情敌能和好,以此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
二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
如安娜第一次在舞会上出现时,作者通过对她的穿着、佩带的首饰、外貌等的描写来揭示她的内心被压抑的情感。
三结构完整,拱形衔接天衣无缝。两条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两条线索:安娜的家庭悲剧、列文的农事改革。
严肃地对待人生,按照自己的理想选择生活道路,这是安娜与列文的共同之处,也是小说中两条主要情节线的一个内在联系点。
安娜的人生追求以实现个人的爱、幸福为目标,列文的生活道路则以普通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为目的。在这种深层意义的对照上,列文的情节线可以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
综合论述题分析《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资本主义生活中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1 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本是个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少妇。戏剧里不是表现娜拉的贤妻良母形象,他着力表现的是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
2 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个过程。
第一阶段:丈夫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要挟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这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
第二阶段:由烦乱到幻想。她准备自己承担责任,牺牲自己,来保全丈夫的名誉。同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拉的幻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
第三阶段:当海尔茂看到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对她破口大骂。娜拉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乐都是假的,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
3 娜拉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如娜拉说:“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术语解释社会问题剧一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叫社会问题剧。
二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
1 追溯法。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的时刻。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交代出来。使剧本结构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
2 讨论的手法。剧情的发展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
理解后简答题简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思想内容:1 小说以南北战争之后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为背景,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追求自由的故事,表达了反蓄奴制的思想和对民主、自由的真诚向往。
2 逃跑是这部小说中另一个主题。在蓄奴制猖獗的时代,自由并不是和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而是和逃离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
艺术特色:1 成功地运用了地道的美国英语描写真正的美国生活。
2 大量的方言、俗语的使用,即符合一个顽童的性格,也符合他的认识水平。
3 浪漫主义抒情与现实主义描绘相结合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术语解释解冻文学:1 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有时代性,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快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作品。
2 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学潮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术语解释迷惘的一代: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代美国青年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最终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
2 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代表作家有海明威等。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母亲尼洛芙娜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
1 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
2 革命者常在她家里聚会,她从恐惧变为习惯,自发地认为革命事业是对的。出自母爱,她主动承担了送传单的任务,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游行儿子被捕之后,她到城里与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熏陶,她已经从爱儿子扩展到爱同志,送传单是工作的需要了。
3 母亲被捕,彻底完成了这一形象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转变。
意义:母亲的转变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了革命理论和运动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综合论述题为什么说《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以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
一作品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新的主题)
二作品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巴威尔: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 他本来走的也是父辈的道路,但革命改变了他。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关心母亲和同志。在“诏地戈比”事件中他提议罢工,由于还“不会说明真理”,建议未被接受。
2 “五一”游行中他举着红旗走在最前头,表明他斗争的无畏和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
3 法庭斗争使这个人物显出了他的全部光辉,他的演说义正词严,是向制度宣战的檄文,说明他已具备高度的理论水平和革命胆略。他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革命家形象。
三全新的创作方法,《母亲》是高尔基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在革命的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它即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产阶级的斗争,又充满革命的激情、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辉,是一部现实主义为主而又结合浪漫主义的作品。
综上所叙《母亲》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不愧为是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理解后简答题《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1 广阔的史诗画面。小说对顿河村庄日常生活和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同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造成史诗效果。
2 精巧的艺术结构。长篇史诗结构尽管十分自由,呈开放型,但又给人一种浑然、有机的整体之态。
3 浓厚的民族特色。哥萨克农民的日常劳动情况,哥萨克的节日、葬礼、婚宴、晚会、服装、跳舞、唱歌。
4 多音调合奏曲色彩的语言。一种是北部顿河地区哥萨克的民间语言,另一种是文学语言。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
1 克利斯朵夫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在他成才道路上受了两个人的影响:祖父培养了他的音乐才能;舅舅教导他创作要要真诚,还引导他去野外聆听大自然的音乐。
2 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丰富而敏感的他。逃亡法国后,他发现巴黎的文艺界像个杂耍市场,于是他对法国的文艺界、文学界乃至整个法国社会进行了抨击。他要使自己的音乐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他开始到民间去,和平民交朋友,还想办一所平民音乐学校。
3 奋斗失败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惟一手段是艺术,惟一思想武器是“爱”。
他追求的艺术是一种“纯艺术”,他的这种认识基于博爱主义,但这又使他最终走向妥协。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下一代中传播爱的种子。在创作上,潜心于宗教音乐。他的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失去了往昔的战斗气息。
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1 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故事表现了“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在这场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桑提亚哥赢得了胜利。
2 桑提亚哥的生活信条和“硬汉子”的精神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也是这一形象留给读者的最深刻的启发。
术语解释冰山原则1 《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2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术语解释象征主义1 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20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 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3 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庞德、叶芝和艾略特。
术语解释表现主义1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 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3 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4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术语解释意识流小说:1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纳。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荒原》的思想内容。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是诗人把他对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经过意识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戏剧色彩又富于启示录式的内心独白。
1 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展示出一个失去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状态。在没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堕落为干涸碎片,世界之夜已进入夜半,世界之夜弥漫着黑暗。
2 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思索扩展为对历史的透视,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诗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诗来震撼荒原人这个上帝缺席的现实,诗人之诗为我们传来了上帝回返的讯息,如此,《荒原》也才不是那种虽死犹生的绝望。荒原意识也就是危机意识,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来拯救荒原。
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
1 内心独白的运用。
2 广泛地运用自由联想。
3 把诗中的人物放到戏剧化的场景中。
4 诗人通过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无法或者无需表达的思想。
5 情感的场面化和具体化,这便是他那著名的“客观对应物”效果。
6 大量运用文学的与历史的典故。《荒原》中的题辞和各章标题,或者取自古希腊神话和宗教仪式,或者指向文学作品的故事,包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术语解释卡夫卡式:1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
“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 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末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
3 “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象征;自传色彩。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城堡》的寓意。
1 《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 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是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2 “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理解后简答题简述《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
20世纪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被称为是“意识流”的百科全书,它的发表标志着作者意识流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它有如下特征:1 作者采用荷马史诗《奥德赛》情节平行的结构,反衬现代西方人的卑微、苍白、渺小。
2 作者抛弃了单向型意识流手法而将其发展为交错型意识流。作品中三股意识流互相交织,在亲情和家庭的焦点上汇合,构成一幅多彩的画面,折射出都柏林社会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
3 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
4 作品还运用平行类比和象征的手法。
他以荷马史诗《奥德赛》作为本小说总体结构的框架,并且把两部史诗融为一体;天空中阴云密布,象征着人类的种种罪恶。
5 乔伊斯还运用了多种语言,还打破传统的语法和句法的束缚,独创了一些词汇。
术语解释存在主义文学:1 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2 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
3 “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4 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
5 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
术语解释荒诞派戏剧:(1 )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 )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3 )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1 荒诞、抽象的主题。
2 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
3 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4 )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
术语解释黑色幽默:1 “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 “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3 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
4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
术语解释魔幻现实主义:1 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2 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3 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
4 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术语解释“境遇剧”
1 20世纪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
它给人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2 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之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之为“自由剧”。
萨特的境遇剧有:《苍蝇》《毕恭毕敬的妓女》《禁闭》理解后简答题简析《死无葬身之地》
的艺术特征。
萨特的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艺术特点非常鲜明:1 现实主义成分较突出,算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2 又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境遇剧”。剧中通过几次波澜的设计,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人物在特定境遇中选择了自身的人生道路。
3 场景和对话要而不繁,简短有力,既有戏剧性,又意味深长。
理解后简答题以《等待戈多》为例说明荒诞剧的主要特色。
1 荒诞剧的主要特征有: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2 《等待戈多》中完全抛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
从表面上看,根本没有戏,但这不可思议的东西却恰恰是《等待戈多》独特的艺术手法。作者采用的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
3 剧作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作者通过非理性的夸张,利用各种舞台手段让舞台形象、灯光、道具“说话”,把内在的思想变为视觉形象,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
理解后简答题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涵。
1 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通过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战争和官僚机器的疯狂、荒诞,并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达到一种形而上的艺术境界。
2 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令人莫测高深”。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个圈套。
3 这条军规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
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形象。
1 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
2 尤索林是荒诞与疯狂社会中的清醒者。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促使他进行痛苦的思考。他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正义感。对于疯狂的世界,他一直进行着道义的评判。
3 由于他在本质上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因此,在保存自己的过程中变得胆小如鼠。
4 尤索林信仰的丧失,理想的落空,英雄气概的消亡,都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日趋衰败并渐渐走向衰亡。
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艺术上典型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点。
1 小说结构散乱。作者采用的是一种类似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
2 从叙述方式上看,全书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节若断若续地进行拼帖,而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
3 小说是一出疯狂的喜剧。喜剧效果中又透着黑色,对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理解后简答题简析《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及作品的寓意。
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主要表现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1 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
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2 作品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简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1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异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人间与鬼域的界限。
2 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
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
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理解后简答题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1 、荒诞下的细节真实。如《生死不明的人》卡尔的遭遇,揭示西方人生存状态;《诉讼》每个细节都显得比较荒诞和不可思议;《城堡》、《美国》、《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都贯穿着社会批判主题,正因为这一主题所以细节就比较真实。
2 、怪诞:《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引起别人的讨厌,最后产生了消灭自己的决心,虽然情节显得怪诞、奇怪,但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3 、象征:《城堡》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神秘、异化力量的象征。
4 、自传色彩:卡夫卡从小在家受到压抑、胆小脆弱,又追求美好,但却常常失败,内心幻想浓重;《地洞》中表现小人物胆小心理,权威不可抗拒,障碍不可克服,孤独不可忍受,真理不可求寻。
分析比较题《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的形象比较。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的俄国是个封建农奴专制的社会;《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当时的社会已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相同处:1 都是反抗社会的典型,但都局限于个人解放。
2 都要求妇女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
安娜:公开非婚姻的爱情,反对虚伪。娜拉:独立借款、还款,独立承认冒名签字的责任,不愿作丈夫的玩偶。
异同处:1 反抗社会所达到的高度不一样。
安娜:局限于道德、婚姻,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付出了代价(如遭社会的谴责;失去了孩子。)
但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安娜对社会的总结是“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对于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2 两人所接受的思潮不同。
安娜:接受的是爱情至上的思潮。所以渥伦斯基对她冷淡后,她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娜拉:接受的是个人解放思想的影响。所以她要离开“玩偶之家”,娜拉的的出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3 结局不同。
安娜:最后死亡,原因是封建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另一原因是因为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她有一种负罪感,时时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因此只能以死来结束生命。
娜拉:出走,她不会走向死亡,在个性解放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里,娜拉的结局受到更多人的同情。
《高老头》中的葛朗台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的形象比较。
相同处:1 不同国度的吝啬鬼在剥削方法上一样。
葛朗台:从农业资本家发展到工业资本家,葛朗台的发迹是建立在压迫农民的基础之上的。
泼留希金:是农奴主,不管农奴的收成如何都要农奴服一样的苦役。
2 吝啬的程度是一样的。
葛朗台:对亲情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如只懂用金钱来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
泼留希金:吝啬的惊人。女儿来看他,他只给外孙一颗纽扣玩。他的吝啬还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穿的像乞丐。
异同处:1 剥削的方式不同。
葛朗台:资本剥削的方式,懂得在资本的流通中得到利润。
泼留希金:原始、古老的农奴剥削方式,不懂得进一步发展生产;残酷的对待农奴,自己的房子充满霉味,田地里长满荒草。
2 剥削的程度不同。
葛朗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泼留希金:野蛮的剥削农奴,以致农奴惨死。农奴没有自由,对生产不感兴趣,自己也变成财富的奴隶。
3 剥削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不同。
葛朗台:发展了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对小镇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泼留希金: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被扫去垃圾堆。
意义:1 两个吝啬鬼的典型说明农奴剥削制度在俄国必将被推翻。
2 两人尽管有差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剥削者的不朽典型,对人类都有很高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 上一篇: 自考秘书学概论问答题总结-学习笔记
- 下一篇: 自考雨果与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之比较-学习笔记
猜你喜欢
- 2021-12-25 2006年最热门的十大职业-自考就业
- 2021-12-25 职场冬天里的一把火-自考就业
- 2021-12-25 2006职场人最关心的是什么?-自考就业
- 2021-12-25 2007十个令人兴奋的岗位-自考就业
- 2021-12-25 2006年“新”职业大盘点-自考就业
- 2021-12-25 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自考就业
- 2021-12-25 印度要培养大量汉语人才-自考就业
- 2021-12-25 我国急需培养财务策划专业人员-自考就业
- 2021-12-25 动态网站设计师成为职场新热门-自考就业
- 2021-12-25 研究生就业:超三成人认为工作难找-自考就业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01-202022年4月(22.1次)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时间公布
- 12-262020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排名
- 12-26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网站网址
- 12-26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招生办联系电话
- 12-26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20年招生简章
- 12-26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宿舍条件
- 12-26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想法
- 12-26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20年招生录取分数线
- 5039℃“实验心理学”听课笔记-学习笔记
- 4332℃自考现代汉语语法复习资料四-学习笔记
- 3803℃“实验心理学”听课笔记(2006年版)-学习笔记
- 3558℃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题第三章-学习笔记
- 3089℃《大学语文(专)》课程完整讲义-学习笔记
- 2706℃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网站网址
- 2547℃远程教育有几大类型
- 2268℃网络教育可以同时报读2个专业吗
- 0℃未命名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